立夏节气养生 立夏养生小常识

- 编辑:skyeel -

立夏节气养生 立夏养生小常识

立夏时节养生之道,揭秘立夏养生必备小知识。

立夏将至,养生之道亦应提上日程。立夏养生,有哪些小窍门呢?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,立夏的来临预示着气温的攀升,养生变得尤为重要。想知道如何顺应节气养生吗?点击下方图片,探索立夏养生之道。

立夏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位,标志着夏季的序幕。它预示着气温攀升,炎炎夏日即将降临。此时,人们精神振奋,作息不规律,晚睡、熬夜、饮食失调,若不调整,易损阳气。立夏之际,气温渐升,新陈代谢加快,养生保健尤为重要,以维护身心健康。

立夏节气养生

1、立夏节气养生,春夏养阳

立夏之际,自然界阳气渐盛,阴气亦随之增长。养生之道,需顺应自然,精心呵护阳气,切莫损伤。夏季炎炎,应避免贪凉,诸如过量食用生冷食物、空调温度过低或长时间吹风、睡于地板之上,均易招致寒邪,损伤阳气。夏季养阳,更有“冬病夏治”之效,尤其在一年中最热、阳气最旺的“三伏天”,通过“天灸”疗法,可显著提升机体阳气,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。

2、立夏节气养生,起居养生

中医有言“夏气与心气相融”,立夏时节养生宜早睡早起,注重“静养”,避免剧烈运动后汗出如浆,汗多伤阳。饮食调养应遵循“增酸减苦、补肾助肝、养胃气”的原则,饮食宜清淡,多食水果、蔬菜、粗粮。晨起前可做几式小动作,以增强体质,践行中医养生之道,延年益寿。

3、立夏节气养生,饮食养生

立夏时节,气温渐升,人们常感心烦气躁、食欲不振。遵循“春夏养阳”的饮食原则,注重养心之道,宜多饮牛奶、鸡胸肉、豆类及瘦肉,既补充营养又强心健体。饮食宜清淡,增酸减苦,补肾助肝,调养胃气。选择易消化、富含维生素的食物,减少油腻辛辣。将绿豆、荷叶、莲子、芦根、扁豆等与粳米同煮成粥,凉后食用,可健胃消暑。日常饮食中,多摄入蔬菜、水果和粗粮,补充纤维素、维生素B、C,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。

4、立夏节气养生,运动养生

立夏时节,顺应自然阳气升发,宜适度增运动,助力血液循环,增强免疫力,并驱散冬春积寒。然立夏汗出易伤心,应避免剧烈运动。宜选择散步、慢跑、八段锦、五禽戏、太极拳或瑜伽等舒缓运动,运动后适量饮温水,补充体液。室外运动最佳,清晨日出后1~2小时阳光与空气,清明透亮,提振精神。此时起床呼吸,亦是对熬夜的良方。

5、立夏节气养生,情志养生

立夏时节,气温攀升,人心易受波动,常感心绪不宁、烦躁不安。故此,尤需注重心灵调养,宁神静气,强化心脏呵护。宜保持愉悦心情,悠然自得,避免过喜伤身,以保持神清气爽、心情舒畅。

6、立夏时节,养生之道,午后小憩,闭目养神,工作效率翻倍提升。

立夏时节,气温攀升,白昼延长,夜晚缩短,许多人夜间睡眠不足。加之上午忙碌的学习与工作,体力与精力消耗显著。因此,立夏之后,午休对于养生保健至关重要。午休前,若能稍作眼球转动练习,不仅能提升午休质量,还能有效缓解视疲劳,从而提高午后工作效率。具体做法是:双眼从左至右转动九次,再从右至左转动九次,稍作闭目,随后迅速睁开。

7、立夏时节养生之道,宜晚归后梳理“五经”,以助预防中风之患。

众多人士养成了晨起梳发的习惯,然而晚间临睡前梳理发丝者却寥寥无几。今所传授的梳发之道,非以梳子,而是以手指为之,且非寻常手法,乃是“拿五经”。具体操作为,以五指轻触头部正中督脉,及两侧膀胱经、胆经,左右合计五道经脉,故称“拿五经”。稍作休息后,每日梳3至5次,每次持续3至5分钟,睡前再梳3次为宜。中医认为,头部乃“诸阳之首”,梳头“拿五经”能激发头部穴位,疏通经络,调节神经,改善内分泌,促进血液循环,加快新陈代谢。坚持梳发,面容可焕发红润,精神倍增。同时,还能有效预防失眠、眩晕、心悸和中风。

8、立夏时节,注重养生之道,确保拥有充足的睡眠时光。

气温攀升,人体代谢加速,易感疲惫困顿。立夏之际,务必确保充足睡眠,每日7-8小时为佳,远离熬夜与过度劳累。遵循“夜卧早起”原则,即“夜卧”指10点前入睡,“早起”指5点左右起床。

立夏养生小常识

立夏养生小常识,立夏蛋

立夏时节,江南人家最钟情的美食非“立夏蛋”莫属。此日,家家户户必煮鸡蛋或咸鸭蛋,信奉立夏食蛋可强身健体。古语有云,立夏后天气转暖,渐入炎夏,孩童尤易疲乏无力,食欲不振,日渐消瘦,俗称“疰夏”。女娲娘娘曾教诲,立夏之际,孩童胸前挂蛋,可免疰夏之苦。虽无科学依据,此习俗却代代相传。更有“吃蛋拄心”一说,与中医“立夏养心”相契合。

立夏养生小常识,立夏饭

立夏饭,传统以五种色彩斑斓的豆子与大米烹制,如今则升级为糯米搭配时鲜蚕豆、豌豆、春笋及苋菜等,寓意“五谷丰登”,更显仪式之重。古语有云:“千补万补,不如立夏一补。”立夏饭不仅滋养身心,更因此时节气温攀升,昼夜温差大,人体消耗增多,易感疲倦与疾病,故养生保健尤为重要。此饭亦承载着人们对全年健康的美好祝愿。

立夏养生小常识,莴苣

《本草衍义》记载:“遍及四方。”春末夏初,正是莴苣盛产之时。宋代诗人陆游在《新蔬诗》中赞曰:“黄瓜与莴苣最相宜,四月上市登盘美。”

中医推崇莴苣,谓其能滋养五脏,疏通经络,畅达胸膈。此菜种气强筋,除口臭,令齿白目明,更有催乳之效。莴苣还有利小便、解虫蛇毒的功效。对于体虚、阴血不足、齿间出血或鼻干易鼻血者,切片煮熟,以酱油或盐拌食,可缓解出血。然而,频繁食用可能导致目昏,寒病患者应忌食。

立夏养生小常识,茯苓

茯苓富含茯苓多糖、葡萄糖、蛋白质、氨基酸、有机酸、脂肪、卵磷脂、腺嘌呤、胆碱、麦角甾醇及多种酶和钾盐。此药材可显著提升机体免疫功能,其中茯苓多糖更具备显著的抗肿瘤功效;具有利尿效果,可促进尿液中钾、钠、氯等电解质的排出;兼具镇静、护肝、抗溃疡、降血糖、抗辐射等多重作用。古人对茯苓誉为“四时神药”,因其功效广泛,四季皆宜,与诸药配伍,无论寒热风湿之疾,皆能彰显其独特疗效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,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,茯苓多糖亦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和保肝作用。

立夏养生小常识,小米

小米归脾、胃、肾经,具有健脾养胃之效。熬制小米粥时,其粥油能养护胃黏膜,滋补脾胃,尤为慢性胃炎、胃溃疡患者所宜。新米更具滋补之效。中医有云:“四季脾旺不受邪”,意指脾胃强健者抵抗力强,不易患病。脾胃虚弱之孩童易患感冒,常见面色黄暗,鼻梁青筋,体瘦食少,夜不安宁,腹泻频发。

夏日饮食宜清淡为主,注重蛋白质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,以及易消化食物的选择,避免油腻烧烤和油炸食品。烹饪上,汤、粥、羹、糕等易于脾胃消化吸收的食材更佳。立夏时节,一碗小米粥更是养生之选。

立夏养生小常识,苦瓜

夏末之际,气温攀升,上火风险随之增加。此时,适量食用苦瓜,能有效预防上火。苦瓜性寒,生食可清热解毒,熟食则能养血润肝,健脾补肾。生食苦瓜可消暑解热,熟食则可养血滋肝,润脾补肾,具有清热、解劳、明目、壮阳之效。然而,食用苦瓜时亦需注意,以免损伤脾肺之气。

炎炎夏日,纵然酷热难耐,仍需节制苦味食物的摄入。建议搭配辛香之品,如辣椒、胡椒、葱、蒜,以防止苦味伤心,助益肺气。若对苦味不喜,烹饪时亦能巧妙化解。凉拌苦瓜为最佳选择,既保留了丰富的维生素,又避免了炒制过程中维生素的流失及油脂的过量摄入,更有效清凉降火。

立夏养生小常识,绿豆

绿豆性凉味甘,具备清热解毒、止渴消暑、利尿润肤之效,更具有显著祛铅毒功能。绿豆粉富含蛋白质、B族维生素及钙、磷、铁等矿物质,因而能增白肌肤、淡化斑点、清洁皮肤、去除角质、抑制青春痘。生绿豆水磨成浆,蛋白质含量丰富,内服可护胃肠粘膜。绿豆蛋白、鞣质及黄酮类化合物能与有机磷农药、汞、砷、铅等结合,形成沉淀,降低其毒性,减少胃肠道吸收。

此外,绿豆具备滋养干燥肌肤的神奇功效。其独特的保湿成分与矿物质,为肌肤补充充沛水分,显著提升肌肤的保湿能力。天然多聚糖在肌肤表面形成一层透明、富有弹性的保湿膜,令肌肤水润光泽,充满弹性。绿豆的食用建议,推荐您尝试绿豆芽或绿豆汤,两者均为上佳选择。绿豆芽能清热解毒,而绿豆汤则能消暑解热。

标签
本文来源网络收集或网友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